首页
搜索 搜索

世界观热点:粤产文艺精品何以“破圈”?省“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主创这样说

南方新闻网     2023-07-04 09:15:23

X 关闭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上,公布的62部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中,包括10部戏剧、10部电视剧、8部广播剧、11部电影、10部图书和13首歌曲,集中展示了过去三年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也激励着广东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勇攀文艺高峰,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

记者专访获奖作品主创,深度解析粤产文艺精品的创作经验。


(资料图片)

全要素配置扶持文艺精品创作

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是这次所有获奖作品的共同特征。无论是《中国医生》等彰显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佳作,或是《白蛇传·情》等推动岭南文化“双创”实践的精品,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抓文艺创作,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广东对文艺创作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各类主体、文艺评论加强全领域统筹。针对重点项目的创作,从前期采风酝酿阶段、立项阶段、生产阶段、到演出播出阶段,各级部门都给予全生命周期的扶持。

为给广东改革开放画像、立传,广东省作家协会2019年启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组织作家深入各地基层一线,挂职蹲点长达一年。本次获奖作品、长篇小说《平安批》就是此行孵化的成果之一。

“走出书斋,走进伟大的历史现场,做一个热情的亲历者和实践者,是写好一部作品的基本前提。”《平安批》作者陈继明动情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为了完成素材收集,他撰写了多达10万字的读书笔记。

面对百家争鸣的英模类题材作品,如何跳脱出概念化、同质化的窠臼,考验着《深海》主创团队守正创新的工夫。“要出精品就绝不能把《深海》做成拉洋片式的英模报告会。”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鞠月斌开宗明义提出自我要求。

为了寻找适合在话剧舞台呈现的新的切入点,《深海》嵌入人物意识流动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辅以现代舞台技术应用。全体演职人员也通过项目与全国优秀艺术家合作,“以排带学、以演带练”,不断提升剧院整体艺术品质。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发展引擎的不竭能源。在文艺人才资源方面,广东坚持“引育并举”:在花大力气培育本土人才、促进青年骨干成长同时,不少省直院团和部分地市也在柔性引进院团顾问、艺术总监等领军人才。

文艺创作要走在前列,需要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文艺创作全要素配置优化,离不开平台机制的制度创新。广东省剧目策划中心、花城文学院、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人民艺术剧院等平台的设立,将为粤港澳文艺合作创作探索出新的模式机制。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的表彰,为我们树立了文艺精品创作的榜样。”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介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正在组织实施“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通过“大作”“大家”“大展”,为文化强省建设持续注入美术力量。

全产业链谋划文艺作品生产布局

当前,文艺市场消费需求旺盛、产品形态多样、科技迭代迅速。越来越多文艺精品凭借内容优势,打通不同艺术门类“一鱼多吃”,进一步拓展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近年来,跨界出圈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将动漫搬上舞台的粤剧《决战天策府》,为广东文艺作品全链条转化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衍生自动漫电影IP的音乐剧《雄狮少年》,也计划于明年在广州大剧院首演。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繁荣市场,良好的市场回报也能够促进文艺创作。广东正在着眼全产业链的构建来谋划文艺作品生产布局,积极构建艺术培训、动漫制作、衍生文创等产业集群与演出、影视、桌游等消费集群,打通事业产业,实现“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是广东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拥抱文艺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为文艺创作赋能提质,成为广东文艺创作走在前列、实现高质量发展引人注目的焦点。

方特动漫《熊出没·重返地球》去年以9.77亿元总票房,创下了2022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内地影史春节档动画票房冠军等多项纪录。这一创举归功于方特动漫自主研发的多项制作技术。其中,“新型动漫角色表情绑定技术”获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没想到2022年看到的最好看的科幻电影竟然是《熊出没》。”呈现效果让观众们纷纷大呼过瘾。

目前,《熊出没》系列作品发行已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表达亲情、友情、梦想等人类共通情感,使作品更具代入感和文化共鸣。”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永长说。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许多独特的人文题材,等待各界文艺家的深度发掘。鞠月斌介绍,大型原创话剧《新·世界》不久将在友谊剧院首演,广东省话剧院也将着力聚焦国家安全战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侨”文化等重点选题,做好原创及优秀文学作品的转化,持续打造多元化优秀话剧作品。

据介绍,随着全方位宣推的进一步强化,广东未来将通过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等活动,开发符合国外受众需求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展多层次对外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部分获奖作品创作经验

《深海》(话剧)

打破英模题材的脸谱化模式

由广东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深海》,将“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该剧打破英模题材作品的脸谱化模式,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在该剧导演黄定山看来,创作者唯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作品才有真实感人的力量。创作团队曾经历近8个月的漫长等待,有幸对黄院士及其家人进行了专访,得到了关于黄老成长经历的珍贵原始创作素材。“这是帮助我们深挖人物精神内涵与情感温度的重要采风,更是这部戏内容立足的根本。”黄旭华的扮演者鞠月斌说。

“要找到一个适合在话剧舞台上呈现的新的切入点。”鞠月斌说,创作团队最终围绕核潜艇下潜300米这一标志性事件,展开黄旭华人生中的重要生活片段,刻画了报国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父女之情。

深潜前夜,黄旭华与妻子的一段深情对话,是剧中“泪点”。丈夫欲言又止,妻子忧心诘问。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妻子最终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当电话响起,妻子几次止步,不敢接听,当从电话里得知试验大获成功的消息,她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喜极而泣。

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抒发深层情感,正是《深海》能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所在。黄老本人也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把我和夫人的思想状态高度浓缩,并演绎了出来。这部剧把核潜艇的工作经历经验进行艺术加工,是科学与文艺结合一个很好的例子。”

《少年(建党百年版)》(歌曲)

以接地气的表达打动听众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朗朗上口的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一经推出便刷爆网络,被网友称赞“又燃又潮”。

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由青年歌手梦然和罗高丞创作,以音乐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奋斗百年的“少年”风采和精气神。原作在2019年11月推出后,便一路走红。2021年,深圳“80后”音乐人罗高丞受邀重新填词,以拟人化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如何将其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宏大叙事相结合,是词作者罗高丞面临的一大考验。“既不能跟原有曲风冲突,又要让听众有新的情绪共鸣点。”罗高丞最终找到“少年”这一契合点。

“‘少年’代表着青春活力,而百年共产党也正如‘少年’一般,恰是风华正茂、正青春。”他从拟人化的视角入手,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少年,以第一人称回顾百年征途,同时展望下一个百年。

从“1921庄严篇章开始,勇往直前是我的选择”,到“2021新的征程开启,不忘初心我们在一起”,罗高丞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两段主歌的歌词,以此表达“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的主题。两段主歌相互递进、相呼应,以时空对话的方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改编成主旋律歌曲,并再一次成功“出圈”,《少年(建党百年版)》的此次尝试是广东注重培养原创音乐人、搭建内容展现平台的一次成果体现。

《平安批》(图书)

以“小角度”书写“大命题”

一封平安批,百年家国情。2019年10月,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作家之一,作家陈继明挂任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以澄海隆都镇前美村为驻扎点,展开了长篇小说《平安批》的写作。《平安批》将拼搏奋斗与文化传承的故事融入百年世事变迁,以一封封侨批,书写了潮汕侨胞浓烈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

出生于西北、在珠海生活10余年的陈继明,如何讲述潮汕华侨故事?陈继明在汕头“深扎”期间,跑遍了当地的书店,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本地文史、风俗研究书籍资料中,还与前美村里一户陈姓人家同吃同住3个月,全身心沉浸在当地人的世界里。遇到知识盲区时,他遍访档案馆、侨批馆、海关博物馆等地,顺藤摸瓜采访水客、送批者、华侨后人等多名针对性强的角色。

“间接体验,是一名作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陈继明说。这段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的经历,使得他笔下如水一般流淌出“那些老番客的眼光,往往像一条再也不愿回到大海的旧船的眼光,有说不尽的滋味”的句子。

《平安批》的创作浓缩了他10余年扎根南方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刻体验和认同。他在书中写了几十封“侨批”,每一封朴实无华的侨批背后,流淌出故土乡愁、尊严自立、迁徙流浪等不同主题的故事。

“这部作品就是试图用‘小的角度’,写出家国情怀、迁徙流浪、故土乡愁等‘大的命题’。”陈继明坚持“用最自然、最文学化”的方式去书写,在他看来,这些宏大主题并不是预先存在等着作者去发现或者证明的东西,往往是在写作过程中才自然流露,达到浸润人心的效果。

《南海榕》(广播剧)

声音再现改革开放峥嵘岁月

榕树,繁茂常青,象征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特区精神。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和莲花山公园,由两位伟人分别于1992年和2012年栽下的两株南海榕,见证着深圳的发展,也见证着伟大时代的不朽传奇。广播剧《南海榕》以此为核心艺术意象,讲述了琼花和周连长为代表的特区建设者,投身改革一线,逐浪时代大潮的故事。

该剧纵贯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画幅视角、首都北京和特区深圳并行发展的两条故事线,让该剧叙事宏大,又落脚细腻。如何才能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具有贴近性?“以小见大是关键,但素材的选择必须尊重事实、契合选题、展现格局。”该剧导演、深圳广电集团广播融媒体中心音乐频率节目督导高明洁说。

《南海榕》的故事,历史跨度超过了40年,所涉及的人物、历史原型和故事非常多。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主创团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开展调研工作,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实地走访专家学者和各类展馆,同时邀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担任该剧总编审。历经3年,该剧才完成走访、调研、构思、策划,最终制作推出。

“中国的改革之路是波澜壮阔,充满艰辛的,很多时候我们读懂历史、悟透历史,再重新去呈现历史,就足以为戏剧带来充沛的故事性。”高明洁介绍,四集广播剧借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手法,既有对时代大背景的勾勒,也聚焦关键节点。

不同年代历史的温度,通过声音的艺术,在听众的耳边滚烫。为了让历史的声音逼真重现,主创人员在制作中调用了大量采样音效,从而为听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高保真声场。同时,该剧也凸显了浓郁的岭南风貌,背景音乐、人物言行、环境设置都经过精心设计,地域特色鲜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医生》(电影)

湾区情怀融入现实题材

《中国医生》是博纳影业入驻大湾区后的首个重点项目,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2020年3月,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找到中国香港知名导演刘伟强,邀请他担任《中国医生》的导演。

《中国医生》从广州开始,也在广州杀青。前期采风阶段,刘伟强来到广州,与钟南山、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有了深刻的交流,还参观了很多医院,到ICU病房了解真实的抗疫经验。“我在广州大概待了两周,收集了很多素材。”刘伟强表示,这些素材对后来剧本的创作、影片的置景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拍摄期间,《中国医生》剧组还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取景。10余位现实中的医务人员本色出演,在影片中将他们的真实经历再次还原。

“这个电影不是只给中国人看的,是给全世界的人看的。”从项目筹备到正式开拍,刘伟强觉得自己肩负着一个重任——将香港电影的工业化制作、大湾区的情怀与严肃的现实题材相结合,拍出有深度、有温度、观众爱看的主流电影。张涵予、袁泉、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片中的一众演员,也都是抱着对抗疫医务人员的敬意以及传递抗疫精神的责任感,毅然加入了《中国医生》剧组。

据悉,《中国医生》按照1:1搭建“医疗级”片场,影片拍摄使用的全部医院设备都是严格按照真实医院的建造标准打造。刘伟强形容这个片场是“把医院‘摆进’摄影棚”,每一张病床,每一个仪器,全部都是真实的。

为了还原医务人员长时间工作的真实状态,刘伟强还要求演员们素颜上阵。“我们永远戴着口罩,脸上有很多印痕,防护服穿的时间也蛮长的。有时候一个手术(场景)拍下来,全身都湿透了。”片中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的演员袁泉分享道。

2021年7月9日,《中国医生》正式上映,获得共计13.28亿元票房,并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袁泉)等多项荣誉。

《绝密使命》(电视剧)

填补“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

2021年4月18日开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是首度揭秘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使命与贡献的近代革命历史剧,讲述了以广东梅州大埔县交通员蔡雨青为人物原型所塑造的男主角潘雨青,和其他交通员一起,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

《绝密使命》聚焦隐秘战场,填补了“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让这段隐秘的红色革命史浮现公众视野。该剧从空间上,全面展示了交通线涉及的主要站点,不同场景标识度鲜明;从时间上,交待了交通线创建、发展、成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较为成功刻画了交通线涉及的众多人物群像。

剧组主创参考了大量史料,在尊重革命史实、英雄人物个性特征基础上,融合悬疑、谍战的特色,颇具烟火气地塑造了市井中的不同特点的小人物,使得剧情与角色可亲可感,又传奇、吸睛。这种匠心独具的处理,既符合题材特点,又体现了创作出新。

制片人张敏介绍,为了真实再现当年红色交通员的艰苦工作与生活,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风貌和年代质感,剧组辗转闽、粤、浙等多省,重回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所在的红色热土,90%以上内容采取实景拍摄。

该剧还呈现了大量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小到一个暖水瓶、一盘石磨、一个灶台,大到码头、客栈布局,都是美术部门精心设计、布置而成。“看这部剧,你会觉得像走进了一个闽西和粤北历史风貌的博物馆。”张敏说。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徐子茗 张思毅 王涵琦 见习记者 戴雪晴

统筹:李贺 李培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欧洲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